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绝对财富》教育的财富

2017-01-05

  “我们这个全关系图就像一个天眼,安详而慈悲的看着我们。就在这个天眼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我想肯定有一天有人会悟出来的。”


  再读陈玉松先生的《绝对财富》,再品、再悟陈玉松先生的全关系图,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就是陈玉松先生所说的“有一天会悟出来的”那一个发现全关系图里隐含大秘密的人,总之,今天当我再看这只安详而慈悲的天眼时,我看到了这里隐藏着一个人、一个企事业、一个国家乃至我们全世界获得绝对财富的大宝藏。


  陈玉松先生的全关系图中,“我”独占了一圈,并且是全关系的中心点,“我”与父母,是全关系图里的第一层关系,生命和情感就是从这里开始也是从这里延伸,所以,我们行孝首先从这里开始,然后再把这种孝道落实到第二层关系的兄弟姐妹那里,然后再行到亲戚、朋友、邻里、乡里,最后行到全人类。而“我”又与同事和人类括在一起,就表示通过“我”和同事共同做到了孝悌忠信,共同带动全人类完成了孝悌忠信。如是这样:“我”是幸福的,父母是幸福的,兄弟姐妹是幸福的,亲戚朋友、邻里和乡里是幸福的,最后我们全人类就是幸福的。如此看来,陈玉松先生的全关系图,是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的大智慧,是让我们个人乃至企事业获得绝对财富的大智慧。


  而我,身为一个教育人,今天只想在这里就陈玉松先生的《绝对财富》,就陈玉松先生发现的全关系图,谈一下它带给我带来的关于做幸福教育,做幸福教育人的一些思考。


做幸福教育


  陈玉松先生说:孝道是生命的命根,也就是根本。


  陈玉松先生也说:世间有三件事情做起来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卖花的、卖香的、卖伞的。


  陈玉松先生还说:二十年前我就想应该还有一件事也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那就是健康产业。


  而今,我听了陈玉松先生说,却想继陈玉松先生之后、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说:如果我们利用好全关系图,做好一个根本,行好一个孝字,就还应该有一件事更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那就是教育事业。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却把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事业做偏了,做走样了。我们走着走着就丢了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孝字,忘了忠,忘了信,忘了成就圣贤的道德学问,忘了最根本的一件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事开太平。


  你想啊,如果不是我们忘了这一个根本,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出现为了生存而始终无法改变的应试教育;就不会出现为了应试教育而出现的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也不会出现老师和家长的迭连叫苦。丢了根本的教育,我们都苦,我们都累,甚至我们社会都跟着累了!


  只有《绝对财富》能让教育找回本源。


  陈玉松先生的健康产业,永远让人获得健康,就是道;陈玉松先生让自己和全人类得到健康,就是德。加在一起就是道德。这样的道德放在我们做教育上,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无论美丑,无论贫富,无论身体心智有何不同,都永远获得教育,我们就是做到了有道德。


  所以教育,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的过程,更准确一点的说它该是施道传德的过程。


  所谓的施道传德,就是首先要让受教育的主体,都受到教育获得教育,然后健康成长的一个过程。而这一个过程我们要做得好,就不要脱离万象的本源,脱离一个孝字。有了这个本源,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教育其实一直在做的就是我们教育的老祖先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即,因环境、教育、学生本身的实践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最后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有了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教育,而不是走入只是追求分数的误区,走入只是为了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走入一个分数有了但却丢了体质、丢了能力,丢了让学生综合发展的误区。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它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想来其实这也是让我们做实做好一个孝字的原则。


  当我们知道了做教育的根本就是做好一个孝字,我们就知道我们做教育的本质其实就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真正的成长起来。怎么才能算真正的成长起来?其实就是我们在教育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再是为了应试而应试;不再让办学盲从了一种教育的浮华,不再让评价教育的好与坏盲从了一种社会的浮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摒弃了应试教育,真正走向素质教育,走向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教育,走向幸福教育。


做幸福教育人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走着走着我们中的很多人就丢了这个“善”,或是没有让这个善成为大善?那是因为在陈玉松先生的全关系图中,你走着走着,就把自己停止在第一圈或者是第二圈了,所以,你获得的幸福也就小了。而做幸福的教育人,则要求你一定要做一个能跳出全关系图中第二圈的人。


  《孝经》的“开宗明义”中的第一章就指出行孝的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行孝,我们就必须把它从孝父母扩展到社会上,为事业,为国家尽忠,服务人民,这样我们才能从小我走进大我,从小幸福走进大幸福。这该是一种生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一种自己觉悟也让他人觉悟的大境界。


  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才会放下对立,放下怨恨恼恨烦。你就会出现真正的感恩之心、大爱之心、慈悲之心。


  你就会守着一个孝字,按平等、尊重、关怀、扶持、同乐的顺序次第去做事;就能做到: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的去服务自己的事业;做到用善心、爱心、实心、仁心、恒心去做教育。你也才会甘心情愿的做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才会感恩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恩于工作中领导给予自己的岗位,然后做到尽自己的本分去工作,干得好,干得出色,最后达到陈玉松先生所说的“葱的境界。”


  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才会放下私心,丢下利己思想,凌驾于金钱利益名誉之上,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才会弯下腰用一颗慈善的心去教育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人。


  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才不会让私心和随性丢了一个教师的魂,丢了一个教师该行的道,该有的德。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发生在我眼前的许多教育事实。


  气大伤身,这是古训。可是我们中的许多教育者面对自己的学生怎么教也教不好,就生了气,面对自己的学生不听管教就生了气,甚至有时对学生还施以言语上的严厉批评,人格和尊严上的攻击,更甚至是动以体罚,这时他们是真的忘了自己在做的是一项育人的事业。其实孩子和花草树木没有什么区别,长歪了出问题了这是常事,难道花不开了,草不长了,树木不直了,我们对他吼,对他生气,对他动手动脚就能解决了吗?答案当然是不能。这样的做的结果很明显是伤了自己的身心也伤了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和心。有了这样的教育你会幸福吗?孩子会幸福吗?


  我想这时我们就该想到陈玉松先生所追寻的做事所要回归的本源,用对父母的孝心和对人民尽忠的思想来做我们的教育。用平等、尊重、关怀、扶持、同乐去呵护教育;用: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去成长教育;用:善心、爱心、实心、仁心、恒心去发展教育。


  任何事物都有向光性,其实孝就是光,爱就是光,只要向着光,向着事物的本源去了,我们就都会幸福了。


行到水穷处,做看云起时


  陈玉松先生说:做事业大体上有两个驱动力:欲望驱动力和本源驱动力。


  我想的是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事业,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被欲望迷茫了自己的心,然后走着走着会在有一天突然感觉无路可寻了,无法再追索了,这时我们都会想到一句经典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然而现实生活中能真正懂得这样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陈玉松先生在《绝对财富》中这样告诉我们:


  我们沿着人类所有的情感和所有的关系逆流而上,一直往这条河流的发源地去追索,最后这种追索就集中到孝道上来了。到达了与生俱来的这里,我们就追到了水的源头,就追到了水穷处。到达了这里,似乎到了绝处,抬头一看,看到了天空中飘动的云彩,我们就恍然大悟,水是从云而来的。这时,我们就看到了本源,看到了真正的全关系,看到那只安详而慈悲的眼睛正看着我们,也在告诉我们:


  在自己工作上一门深入下去,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工作中去体会孝,体会大爱,体会绝对财富,这样一门深入地保持下去,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最后会怎么样呢?


  最后就会让我们从事的事业也让我们自己,走进无我纯善的境界,走进佛的境界,儒的境界、爱的境界、孝的境界、共产主义的境界、绝对财富的境界!


  如果这样,如果你做的是教育,你所做的教育就是真正的幸福教育,你也就是真正的幸福教育人了!


  《绝对财富》,我们教育的财富!(刘丽娟,教育专家、著名诗人。)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