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情缘

2016-09-20

核酸,这个双螺旋状的神奇物质,自1868年被瑞士科学家米歇尔发现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已有几十位科学家因对它的研究突破而获诺贝尔科学奖;珍奥,这个在中国首次将核酸保健品带进寻常百姓家的“先行者”,自1996年创立以来,已与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有过密切接触……他们不仅一次次为珍奥带来了世界最前沿的资讯和科研成果,也掀起了一轮轮热爱生命、崇拜科学的高潮,有的还与珍奥搭成了合作,有的成为珍奥的科研顾问,有的与珍奥进行书信交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有如此之多的诺奖科学家走进同一个企业,都可以称为“史上最牛”。珍奥人对科学的执着有“16位诺奖科学家”见证。

罗尔夫·M·青克纳格尔

1996诺贝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

  青克纳格尔博士1944年生于瑞士巴塞尔附近的林汉村,是著名的免疫学家、病理学家,现为国际免疫学联合会副主席、瑞士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学研究所所长。1996年青克纳格尔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多尔蒂因发现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而获诺贝尔奖。    2003年10月17日,青克纳格尔造访珍奥,交流中被珍奥核酸的人体试验结果吸引,随后提出与珍奥合作的想法。图为2004年6月18日,青克纳格尔博士与陈玉松董事长在人民大会堂签约,正式启动深入研发珍奥核酸合作项目。合作期间,博士多次来到珍奥进行科研指导,他曾在复旦大学亲口对科研工作者说:“珍奥核酸用于人体免疫前景广阔。”


理查德·罗伯特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

  罗伯特博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现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罗伯特携全家飞往美国从师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斯特罗明哥。经多年研究,罗伯特发现了基因断裂的过程。断裂基因是生命体最普遍的基因结构,它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原先认定的基因结构,对于肿瘤以及其他遗传疾病的医学导向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2年7月22日和2011年4月26日,罗伯特博士两次造访珍奥。图为2002年博士临走前特邀珍奥董事长将为欢迎他而制作的条幅签字赠送。

冈特·布罗贝尔

1999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

  布罗贝尔博士1936年5月21日生于德国。现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99年因“发现了蛋白质含有内在的、控制其在细胞内之运输与定位的信号”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图为2004年11月3日,布罗贝尔访问珍奥时,兴致盎然地参加了由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主办、珍奥集团承办的“关爱老年健康爱心工程”三周年庆典,并将一大束鲜花献给珍奥老年消费者。

阿夫拉姆·赫什科

2004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1937年出生于匈牙利,2004年与一位美国科学家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该研究可能对治疗心血管,心肌病,肿瘤、炎症和病毒感染等疾病非常有益。2005年4月26日和2011年4月26日,赫什科博士两次造访珍奥。图为赫什科博士认真聆听总裁陈玉琦对珍奥产品的介绍。

约翰·戴森霍尔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戴森霍尔博士1937年生于德国慕尼黑。曾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第二结构研究部研究员,对晶体结构学具有丰富的经验。1988年起,戴森霍尔博士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员,德国Howard  Huges医学中心教授等,因发现在细菌的光合作用中心之蛋白质复合体的三维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图为2005年4月26日,戴森霍尔博士在珍奥生命园二期工程奠基仪式上发言。

哈姆特·米歇尔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1948年的米歇尔博士拥有很多荣誉头衔:德国生化协会主席、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米歇尔博士因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并以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图为2005年4月26日,米歇尔博士访问珍奥时在珍奥书画馆签名留念。

鲁道夫·马库斯

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马库斯教授1923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43年和1946年在麦吉尔大学先后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78年开始在加州理工任教。他提出的“马库斯电子转移过程理论”,以及他与Rice、Ramsperger和Kassel共同提出的单分子反应理论一直是各自研究领域的标准理论。1992年马库斯因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理论获得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图为2005年11月1日,马库斯教授访问珍奥时接受珍奥科研荣誉顾问颁证。

巴里·夏普莱斯

200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夏普莱斯教授于194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96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W.M.Keck 化学教授。夏普莱斯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发现了三个以他命名的反应,既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二羟基化反应和氨羟化反应的一般方法。2001年,夏普莱斯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荣膺诺贝尔化学奖。图为2005年11月1日,夏普莱斯在珍奥科技馆留下手模。

韦尔纳·阿尔伯

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阿尔伯1929年6月3日生于格兰尼亨的阿尔高,瑞士微生物学家,受教育于苏黎世瑞士联邦工学院、日内瓦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从1960年至1970年,他在日内瓦大学任教,以后转到巴塞尔大学担任微生物学教授。他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及其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为遗传工程的产生拉开了序幕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阿尔伯2008年10月16日造访珍奥并为珍奥生物工程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启动剪彩。

罗伯特·里查森

199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罗伯特·里查森博士,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1996年因对氦-3超流性的发现而与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Sheriff)、戴维·李(David M.lee)分享诺贝尔物理奖。他的研究将改变信息技术和健康产品的加工。图为2011年4月26日里查森博士参观珍奥科技馆。

下村修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下村修1928年生于日本京都,在日本获博士学位后赴美,1981-2001年一直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的资深科学家。他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了他的研究,科学家们就好像在细胞内装上了“摄像头”,得以实时检测各种病毒“为非作歹”的过程。图为2011年4月26日下村修博士到访珍奥时在珍奥产品前驻足观看。

托马斯·斯泰茨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托马斯·斯泰茨博士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系的斯特林教授,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因对“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与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尤纳斯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该项研究成果如今被科学家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图为2011年4月26日托马斯·斯泰茨博士造访珍奥,在“生命科学与前沿技术·DNA/RNA研究前景与展望”研讨会上发言。

蒂姆·亨特

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蒂姆·亨特博士生于1943年,现为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所属的细胞周期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和负责人。由于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呈现周期性降解的一种蛋白及其调控基因,这种基因调控蛋白对细胞周期起控制作用,他和利兰·哈特韦尔、保罗·纳斯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该发现对于将来大多数癌症治疗很重要。其技术将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图为亨特博士2011年4月27日在珍奥顾客见面会上接受珍奥消费者赠送的礼品。

科特·伍斯里奇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伍斯里奇博士1938年生于瑞士阿尔贝格,系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学校教授、生物系主任。伍斯里奇博士的研究范围包括分子结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他的专长在于用高分辨的核磁共振光谱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2002年,伍斯里奇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图为2004年5月13日,伍斯里奇博士造访珍奥时与珍奥员工、消费者一起在“珍奥千万中老年人迎奥运签名旗”上签名。

罗伯特·胡贝尔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胡贝尔博士1937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担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生物学家。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胡贝尔博士因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与Michel、Deisenhofer共享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图为2005年4月26日,胡贝尔(左)访问珍奥时,与珍奥董事长一起植下象征“生命之树常青”的银杏树。



下一篇:奥运品质
上一篇:执着求证
写下您的评论吧